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致近500名学生身体异常一事持续发酵。17日晚,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联合调查组。18日,教育部表示,国家督学将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致近500名学生身体异常一事持续发酵。17日晚,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联合调查组。18日,教育部表示,国家督学将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此外,还有环保组织欲对造成污染的化工厂发起公益诉讼。
不过常州当天回应称,早在2016年3月下旬,学校已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学校内空气、土壤等进行检测,各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不过对于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常州市政府当日回应称,2016年2月15日,学校北侧的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
另有媒体援引常州新北区政府相关人士的话称,目前暂未发现学生中有白血病病例,仅有一例淋巴癌,但该学生是在学校搬迁至新校区之前、于2015年9月确诊的,“事前两个月出现的症状”。
此外,日前一封《致常外国际部家长和师生的一封公开信》流传网络。公开信称,“媒体报道‘存在一些‘硬伤’”。不过,公开信并未提供指证“硬伤”的证据。
7年前埋下的“定时炸弹”
一边是7年前三座化工厂污染后的地块,面积有数个足球场大小;一边是刚入驻不久的学校,时时闻到刺鼻的气味,两者只有一路之隔。本该是安全的学习场所,学校选址却建在“有毒地块”旁;本应是健康的少男少女,却身体出现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因教学水平高,常外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2015年搬迁前,常外因学生数不断增加,教辅资源不足,原校址已无法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且房屋防震系数较低,需要进行改造建设。
而这个问题,常州市“颇费了一番脑筋”。常州市政府透露,近年来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常州高新区、产业园区集聚,新北区也急需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异地重建和搬迁,不仅可缓解学校原处区域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也可以大大提升北部新城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根据常州市新北区所做的规划,常外新校区位于通江路以西、辽河路以南、千岛湖路(龙虎大街)以北,该地块原系太平洋电力机械厂及自然村,虽非原化工厂地块,但离原化工地块不足100米,“定时炸弹”就此埋下。
来自新华社的报道消息称,受污染的原化工厂地块,包括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地块总面积约26.2公顷。由于化工厂有污染、气味太大,周围居民反映强烈。于是,政府便下令要求企业搬迁入新区。此后,这一地块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根据当地早前的相关规划,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原计划在修复后将用于商业开发,修复工程方为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而作为相关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方案的设计指导单位,常州市环科院原本预设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复,但由于接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水泥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修复没有明确时间,但相关部门并未就这一变化做相应预案。
问题还不止于此。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说,在修复的过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应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方案进行封闭操作,结果却露天作业,相关环境风险没有把控。
两份检测报告差距较大
据《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验收技术方案》,在2011年3月—5月,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委托原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对常隆地块内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风险评估,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常隆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较重,用于商业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可接受,必须对污染场地实施修复。
随后,在2014年3月,常隆化工污染地块进行了修复工作,然而在修复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2015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整体搬迁至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的新校区。在新校区使用三个月之后,学生陆续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今年2月3日,对修复地块启动工程验收程序。监测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的特征污染物基本未检出,个别检出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且三个采样点无明显差异,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常州公布的检测结果与学生家长公布的检测结果相差甚大。其中,学生家长张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受他们委托进行了与学校同样的检测,他说,“学校的检测报告7页,我们有118页,我们的检测报告发现有多项不应出现而出现的化学物质,如水样中氟化物、碘化物超标,以及金属锰、铁等也在超标之列,并且明确说明了检测结果不达标。”
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明确指出,学生家长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出来的超标固废,长期接触会导致白血病和肿瘤的发生,常州当地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群体性的症状,发病率这么高,应该与该地块严重污染有很大关系。
常隆污染地块修复曾是亮点工程
事实上,常州市对土壤污染的重视始于2008年。据报道,2008年前后是常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和化工业整治的重要时期,一批老工业企业先后搬迁出主城区。因此,对工业污染场地调查十分必要。
同一年,常州市启动常州化工厂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作,由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具体环评并编制修复方案。据称,这是当时国内修复体量最大的工程,也是第一个实施土壤和地下水同步修复的工程。2012年,常化厂污染地块修复工程进入收尾工作。
常州市环保局2012年亮点工作汇总表曾总结道:“常州市十分重视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不仅在全省率先制订、实施了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国内首创在土壤修复工程施工中引进环境监理,实施全过程严格监管,而且在国内率先全面开展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调查,常州市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工作已走出常州特色,形成常州模式。”
常州市环保局2012年工作亮点指出,常州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了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调查,年内完成首批35家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调查。常州化工厂地块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处理污染土壤42万吨、地下水54万立方,创下“单个污染场地修复体量全国之最”。
该市环保局还表示,该工程探索出了一套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调查与修复工程时,要求严格按照环保局下发的《常州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常环〔2011〕29号)、《常州市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流程》(常环然〔2011〕5号)等文件要求,规范工程管理,在工程实施中实行全程环境咨询和全程监管。“通过监管不仅可以保障地块修复工程质量,有效避免了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而且可便于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
此外,常州市环科院土壤调查与修复工程当年还第一次走出常州,承接了常熟市晨光化工城新增污染场地地块修复工程、南通开元民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地块部分区域场地环境调查项目、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环境详细调查项目等三个工程。
来自某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截至2014年7月,常州市共完成了75家工业企业的遗留污染场地调查。此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常隆地块正是常州市第二个实施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的农药类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据常州市环保局介绍,该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环保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备选项目(环生函〔2014〕32号文)。
我公司拥有专业的生产经验,专业生产及销售的有管道泵,离心泵,隔膜泵等泵阀产品。 |